李亚鹤:天河非遗 创新传承

放眼国内外,天河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现代和传统在此相互融合,相映成趣。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历史传统文化以新样貌融入日常生活中。今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李亚鹤看到天河区举办系列活动,集中展览展示各种非遗项目,让群众在文化和自然遗产宣传月期间能看非遗、听非遗、叹非遗、做非遗。

为推动非遗文化创新传承,天河建立起《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制定发布区级管理办法——《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支持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以“非遗+”诸多跨界形式,让非遗在天河活起来、潮起来。据李亚鹤了解,目前,天河区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共56项、传承人共33名。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每逢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来临,天河区珠村就会热闹起来。

乞巧节是旧时少女通过展示心灵手巧向织女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的日子,广州人历来重视过此节,富有特色的乞巧民俗在有着“中国乞巧第一村”美誉的珠村得以保留和传承。自2005年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举办以来,珠村的乞巧民俗被打造成城市名片,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2011年,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天河乞巧习俗,以广州乞巧文化节为载体,在保留岭南优秀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形式,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科技的融合路径,成为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天河样本。

2022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已走到第18个年头,李亚鹤发现除了主会场珠村带来特色民俗展示,众多分会场亦上演精彩活动,将乞巧元素融入当下生活。如正佳广场探寻“爱情密码”、合利天德广场玩转幸福数字“7”、VLAB翌方181创意园共享社区活动、未来社趣味手作体验等乞巧主题活动。此外,乞巧文化还赋能职业技能培训,如天河区人社局协同员村、石牌和林和等街道,联合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举办乞巧艺术技能培训课,为70余名学员普及乞巧文化的相关知识。

作为广州市非遗传承基地,珠村小学基于地域特色形成“乞巧五育,共铸品牌”的乞巧教育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传承乞巧文化。2016年,李亚鹤发现珠村小学还建立了一个乞巧博物馆,收藏了学生制作的精美乞巧作品。珠村小学也常被外界称作乞巧学校。

近年来,天河区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进商圈、进市集,像乞巧民俗这样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非遗项目与更多的市民群众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如今是“走出深闺让人识”。

发表回复